关灯
护眼

第二十五章

    滔滔的汴河流过,远处是忙碌的农人,青青的秧苗插下,只要经过半年的劳作,加上老天爷作美,收获时的喜悦便指日可待。

    韩璐羽站在汴河大堤上,注视着脚下流过的河水,静静不语。这几个月,各处传来的消息,忧喜参半。

    首先是走私方面。方子谦年纪虽小,却精明无比,在宋国,没有花费一文钱,便将宋国淮南两路上上下下打点明白。究其手段,不外乎“分成”二字,他在宋国允诺,只要盐场允许他不花钱的提前预支海盐,在回程时,他就用马匹偿清欠款。宋国缺马,南渡后更是如此,一匹好马,在市场上足足抵上海盐三千斤,而他的开价,仅仅是以价值制钱八十贯的海盐抵马一匹,盐场的利润大的惊人,怎么会不答应这个豪爽的主顾。

    南京路境内,没有一个人胆敢质疑这批手拿统军司衙门关文的商队。但是出了南京路,麻烦竟接连不断。原先预想到的巡盐使并没有出面干涉,倒是各地的大小官员,一个个有如饿瘪肚子的蚂蟥般,狠狠的扑了上来。

    蒙古寇掠中原多年,金国朝廷倚仗坚城堡垒堪堪将其挡住。中都城内屯兵二三十万,却无力救援各地为蒙军所困城池。不得已,金帝从彝默许各地官员,可以在军势紧急之时,签发本地精壮入伍,帮助守城。

    如此一来,造成金国境内,堡坞遍地,坚城不计其数。而一村一镇之内,都会聚集精壮武力过千,更何况州城府县之内,小者屯兵万余,大者甚至拥兵五六万、六七万。挟兵自重,对于皇命,多不是十分尊重,大有唐末藩镇割据之势。

    如今,金国土地一片狼藉,这些实力官员,本就勉力维持军队开支。此时看到这样一支规模甚大的商队,还不人人想咬上一口。好在方子谦、韩璐羽早有准备,发动金钱攻势,大把的铜钱撒下去,或三五千贯,或万余贯,总是能将这些恶狼的胃口稍稍满足。对于一些不知好歹的家伙,方子谦含蓄的点出南京路数万兵马正磨刀霍霍、择人而嗜。实在软硬不吃的,无法,方子谦只有回报韩璐羽知晓。

    好在完颜讹可在中都也没有白白荒废时日,数月过去,一些重要的消息还是能够传来。其中一条让韩璐羽眼睛一亮。金帝从彝自蒙古边患消除后,将目光转向金国境内,那些拥兵自重的官员,如何能令从彝忍受,削藩已经迫在眉睫。

    “削藩?”当时韩璐羽坐在书房内,不自觉的嘀咕着,突然,他的脑中出现一个点子,于是提笔手书一封,派人送到中都城内那个有名的东平赌坊。

    仅仅数日,远在中都上任的南京路统军使大人,其回信便送到韩璐羽的书案上。之所以如此迅速,原因很简单,韩璐羽在去信中与他“商量”,要“随便运些宋国的玩意到中都贩卖”,并请东平侯爷在中都代为发售,所得利润二人均分。讹可对于发财,有着天生的渴望,尤其此时中都城内,大乱初平,人人思安,来自宋国的漆器、铜镜、丝绸、茶叶,甚至书籍都大有销路,南京路统军使大人坐镇中都,当然“要为南京路的发展出力”么。

    看到这封来信,韩璐羽嘴角翘起,又提起笔修书一份,送到远在中都的南京路统军使手上。随后,这位权南京路副统军,又命人给方子谦带话,要他“做好准备上路”。

    后来,据韩天臣来信说,从来没有见过其上朝的完颜讹可,竟然连续几日上朝参与议事。不过,金帝从彝似乎也对完颜讹可平素作风有所了解,此时在京城看到这位东平侯爷,并不奇怪。只是完颜讹可竟来参加早朝议事,一时间倒是成为诸大臣之间的谈资。

    不过,完颜讹可去上朝并不是简单的在一边听听而已,相反却是对地方上许多官员大加弹劾,至于弹劾的名单,则完全来自韩璐羽的书信。弹劾的名目,大到图谋不轨意欲谋反,小到行为不检欺压百姓,居然是无所不包。可能是某种情绪使然,这些罪名中,独独没有贪赃枉法一项。

    这些罪名真假掺半,如果真的追究起来,根本不能将那些地方官员如之奈何。可是韩璐羽原先就没有想过,要通过这些罪名将名单上的官员拉下马,教给完颜讹可这个法子的目的,实际上是要将金帝从彝的视线,转移到这些拥兵自重的、河北诸镇的地方官员身上。

    “陛下一旦发现这些家伙的私兵数量,想必会坐立不安……”韩璐羽内心中偷偷冷笑着,“妈的,吃了我的贿赂,还要拿我的货,贪得无厌的家伙,还是到刑部天牢里反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