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八十六章

    对着這四只地上的蹄印,我們反复商量后得出了几个结论:第一,這个动物体形十分巨大,从蹄印上就可以看出,都快有个小孩脑袋大了。第二,這个动物身体温度极高,竟然能融化石头。第三就是,這家伙估计也是镇守陵墓的。

    得出這三条结论后我心里已经隐约猜到答案,“嘿嘿,看来這次我們算是碰上大家伙了,這个世界能具备這三个条件的有两种动物,你們有没有兴趣知道?”我苦笑的问道。

    “說吧,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在坏也坏不到哪去了。”三叔郁闷的說道。

    我說:“第一种呢就是麒麟,如果真是麒麟的话我們还能留下条小命,因为麒麟本性善,不杀生,非到极怒时绝不开杀戒!但如果是第二种,我就可以很高兴的告诉大家,黄泉路上我們将可以结伴而行,因为碰上的将会是千古第一凶兽貔貅。”

    麒麟,亦作“骐麟”,古代传說中的仁兽、瑞兽,是中国古代传說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并居四灵之首位。被称为圣兽王。汉许慎《說文解字》十:“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麐(麟),牝麒也。”段玉裁注云:“状如麕,一角,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按何法《徵祥记》:‘麒麟者,牡曰麒,牝曰麟。’许云仁兽,用公羊說,以其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也。”古麒麟或简曰麟,咸以为祥瑞之物。《礼记》礼运:“出土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又:“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自古到今,麒麟都是和平,善良的化身,深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民间更是有麒麟送子一說,传說中,麒麟为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带来子嗣。相传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虽纬說,实为“麒麟送子”之本,见载于王充《论衡.定贤》及晋王嘉《拾遗记》。民间有“麒麟儿”、“麟儿”之美称。南北朝时,对聪颖可爱的男孩,人們常呼为“吾家麒麟”。此后“麒麟送子图”之作。作为木板画,上刻对联“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以此为佳兆。民间普遍认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见徐卿二子多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湖南》引《长治新年纪俗诗》:“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麟麟送子来。”原注:“妇人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以龙身围绕妇人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行绕一周,谓之麟麒送子。”按麟麒属于龙族,此乃以龙灯代麒麒者。

    在修真界里,麒麟也是许多修士們心目中最理想的坐骑对象,温顺,强大,但麒麟只有九脉,一脉相传,世上决不会同时超过九只,经历了众神大战后更是从此不知所踪,也不知道是否还在,如果這个地宫里真的是麒麟的话估计就是世上仅存的一只。

    至于貔貅,想到這我就头疼,唐朝不愧是修真的黄金年代啊,什么稀有的东西都有,如果里边真是貔貅的话恐怕就要另想办法了。

    正在那头疼,三叔在一旁问道:“银老弟啊,你看到底怎么样,麒麟我也听說过一点传說,是个好人,关键就是你說的那个貔貅是什么玩意,厉害不厉害?”

    “說到這个貔貅那就要先說下龙了,龙你该知道有多厉害了吧。”

    “貔貅跟龙一样厉害?”我还没說完,三叔就焦急的插话道。

    “龙生九子,相传貔貅就是第九子。”一旁的陆霜突然插话道。

    龙在其形象形成过程中,曾海纳百川的汇集了多种怪异的兽形象。到后来,這些怪异兽像在龙形象发展的同时糅合了龙的某一种特征,形成了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說法。但龙之九子为何物,究竟谁排老大谁排老二,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民间也有各种各样的說法,不一而同。

    长子囚牛,喜音乐,立于琴头。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次子睚眦,样子像长了龙角的豺狼,怒目而视,双角向后紧贴背部。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等兵器或仪仗上起威慑之用。

    三子嘲风,样子像狗,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四子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喜音乐和鸣叫,刻于钟钮上。据說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們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五子狻猊(suānn-),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們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另外,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座骑,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猊为龙的五子,所以庙名为五爷庙,在当地影响颇大。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六子赑屃b-x-,又名霸下,样子似龟,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功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