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 72 章 不是他

    ——————

    通州案官员招供,贪污款跟账本都找到了,虽然有了许青珂被刺杀、齐家灭口跟章云被杀这样的意外,但对于朝堂而言总体是喜讯,尤其是那两百三十万两的巨款,对于近些年亏空财政的朝廷真是雪中送炭,一时朝廷内外对许青珂赞不绝口,但近些年厉煞的廷狱无疑有些灰头土脸,严松在堂上被几个高官不轻不重怼了两句,却是冷漠如初,深沉如旧。

    蜀王却显得深沉,他看着下面堂上百官众生态,也看到太子跟三皇子两人明里暗里都在争夺护送巨款回京的差事。

    两党人互不退让,争锋相对,好一场大戏。

    算起来,近些时候太子的确表现好了许多,闭门读书,少说话多做事,脾气也克制了,这让朝堂内一些老臣颇为欣慰。

    也让原本不喜太子的人一种错觉——莫不是太子还有朽木可雕的余地?

    这种错觉对三皇子很不利。

    他感觉到了,但在妖灵劝解下也不急着对太子动手——因为君上肯定在观察。

    于是冲突变得缓和,都隐藏在底下,只是今日这差事实在太重要,两人都不能退——起码不能让对方拿到。

    也不知怎么的,后来竟是太子主动提出了让五皇子霍允延担这差事。

    呵,太子开始拉拢五皇子了?刚刚还抢的那么凶,如今忽然杀一回马枪,让人惊诧,也十分漂亮。

    霍允彻心里一沉,瞧了沉稳的太子一眼,这厮是中邪了?还是幕后之人手段太过高超,竟让桀骜不驯的太子爷修身养性孺子可教了。

    “小五?你怎会想到他。”朝堂之上,蜀王看着太子似乎问得有些随意,但背后的探究跟怀疑肯定是有的。

    太子便是露出些许不大好意思的神色来,“父王不知,算起来从小五弟读书是素来比儿臣好的,只是儿臣少时不懂事,待他不甚亲热,也很少关心他,很是没有兄长的担当。近些时日反省自己,十分后悔,便想着五弟如今也长大了,聪明机灵得很,也该给他一些事儿做。”

    这番话总算有了长兄的担当,也坦诚得很,很有心胸,听得人心里直纳闷,这太子爷还真是开窍了啊。

    这话说得可忒好了,起码于五皇子那边肯定是承情的——这可是一个偌大的肥差。

    蜀王显然也很欣慰,赞许得很,当着百官的面夸了太子长进,也允了这个请求。

    三皇子一党心中低沉,但没法驳回,只能吞下这苦果,回头如何商议后招就不好说了。

    而经此一次,太子终于知道利用自己最大的优势了——他已经是太子,太子者,但凡表现好都是值得夸赞且符合期待的,可若是其他皇子,比如三皇子,他但凡表现好,总有“夺位”的嫌疑。

    这就是战争中的攻守防,攻总比守困难得多。

    太子只要守好自己的堡垒,不出大错,就离那皇位是最近的!谁都越不过他。

    吃了一次甜果,太子自然知道好歹,越发对自己的“隐藏谋士”深信不疑。。

    当然,这一次五皇子成了最大的得利者,太子也收获匪浅,起码在重新打群众基础,也就三皇子颗粒无收,隐隐还失了一些先机。

    最该被议论的廷狱反而被忽视了。

    “这一局有点意思,也不知是谁下的。”钟元下了朝,在路上这样想,但又忽然皱眉,叹息。

    “竟是连我也这样了?国家大事,引以为党争,习以为常.....还真是不妙的征兆。”

    他心情低落,上了马车,放下帘子的时候通过缝隙看到那严松骑马而去。

    这位廷尉深不可测啊。

    ————————

    “这一局,言士郎肯定动了齐家,而许青珂是动了格局,唯一不确定的就是谁动了章云,动了廷狱,乍一看是冲突恶化,但无关贪污案本身过程,反而加速加剧,如今功劳全数归于许青珂身上....”

    “是许青珂?”

    “不像是,不动章云,章云也分不去她的功劳,毕竟君上肯定有人留在通州观察,她没有必要为了这么点好处得罪如日中天的廷狱。廷狱就是君上的脸面,得罪它就是得罪君上.....你没见今日君上的反应吗?”

    似乎.....隐晦不明,深沉了些。

    最重要的是——他没提及被禁门在家的言士郎,一个字儿都没有。

    而此时,宫廷之中,蜀王明明已经下了谕令,让五皇子带着卫队动身,但在宫中依旧衡量这次通州的事情。

    “你说这章云是谁杀的?言士郎,还是许青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