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一章 历史没有变化


    周二一中的切线就出来了,老洪是有两把刷子的,预测很准,最终切线是501分。这一届上了500分的14个同学全部被录取,苏远也知道,下个学期,老洪就从年段长升任了副校长。

    知道苏远真的考上一中了,余兰郭珏都分外欢喜。虽说郭珏也是考上了沪上音乐学院,但在这娱乐业才刚刚起步的年代里,艺术类院校其实并没有被农村人当成是“正经”大学,这也是当年苏远坚决拒绝了唐筱沁那走艺考路线的原因。家里都期待着苏伟苏远能考上“真正”的大学。

    苏国打开他那带锁的的抽屉,给了苏远一块上海牌手表。这块表上辈子没珍惜,才上高二就断了表带走时不准了。苏远很清楚,这块表是家里曾经富裕过的仅有证明了。

    苏家买了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全村第一台录放机,第一台彩电直到苏国被举报超一撸到底变成围着地刨食的农民。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苏远是个灾星,断了知识分子苏国的政治生命。记得多年后苏国的老同学老战友们来家里喝酒,几乎都是处级以上了,还有个副部。

    让孩子们都考上大学,是苏国的执念

    苏远理解苏伟这段时间来的沉默,进入了高三马上面临高考,压力是很大的。记得当年高考前的最后一次省质检,苏伟紧张的不敢参加,更奇迹的是,苏国竟然出了面给学校打电话,真的让苏伟缺席了那次考试。

    虽然进了一中就相当于踏入了重点大学,但是教育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对于农村考上去的学生来说,很多后期没有足够的钱买大量的参考书练习题,出现了偏科现象也没办法出上大笔的钱去参加课外的各种特训班,这时候,压根就还没有“内卷”的概念。

    当然,现在的苏伟苏远都不用担心这个了,苏远也在上周就给苏伟送去了参考书。与其说苏远是给苏伟输送弹药,不如说苏远是给苏伟带去了信心。

    这两天来,苏远接到了不少电话,大多考上了一中二中的同学都会在家里组织个小聚,又可以见到那群可爱的同学们了啊。

    苏远这次认真的记下了每个聚会的日期和地址。上个时空里,苏远自创业起就开始努力赚钱,然后去做援建,然后再回去赚钱,周而复始。慢慢的,和曾经的同学好友们都断了联系。其实苏远一直都挂念着过往的曾经,想要联系他们,只是每当想起慕妍,又会默默的收起手机。

    被那条全世界最可爱的银蛇环咬上的时候,苏远在家乡就只剩个古明可以联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