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96章 第九十四章

    三日后的大朝很快到了。

    正如暗卫密信中所说的,袁术果真在这天狠狠参了关东联军一本,效果却不太如人意。

    袁公路到现在都没有意识到,他身后的大部分世家,看中的都不是他本人,而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本身罢了。

    他在雒阳还未站稳脚跟,勉强多拉了几个摇摆不定的世家,还没真的成为士族头领,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对着庶兄下手了。

    这一手可实在不太高明。

    平心而论,如今雒阳门阀内部,袁绍的风评可远远高于袁术——毕竟他是亲手斩过宦官的,也曾经与宴厅之中与董卓对峙,挣了“大义”的名头后,又给自己贴了个“有勇有谋”的标签,的确比他那高不成低不就的弟弟要好些。

    这就直接导致了,袁术痛心疾首对着关东联军的用心企图发表了千字演讲后,回头再一看,身后站的世家少了快三分之一。

    袁术:“……”什么情况?

    好在虽然跑了几个墙头草,剩下来这群也勉强够用了。尤其是他那女婿杨彪,好说歹说算个尚书,也跟着附和了几句“关东联军不可不查”。

    除此以外,还有陈行石卢植等人甘当搅屎棍,抛出来这个骂两言那个诘三语的,把“各打五十大板”贯彻了个淋漓尽致,终于在朝会结束前把面无血色的少帝吵得一个头两个大,脸比墙面都白了。

    秦楚观望了一阵,觉得差不多了,终于站出来拉起了偏架,大意如下:

    大家不要吵了,两位都是好心想为朝廷尽忠而已,何必闹得这样难看呢。好啦,我看今天差不多了,大家就先散了吧。

    刘辩巴不得早点收工,于是立刻点头称是,跟着一拍龙榻,宣布:

    “伏卿说得对,先散朝吧。”

    众人心中再多不忿,也不能拉着皇帝非讨个说法,因而也只能满怀心事地各回各家了。

    总而言之,朝会是散了,诸卿的心思却都还放在袁术与关东联军的身上。

    近水楼台先得月,雒阳毕竟是世家林立的雒阳,袁术亦明白自己的优势,因而在天子面前做了不少戏,只恨不能穿回南宋效仿岳飞,当场把“忠君爱国”四个字刻在背上,再搬出忠孝仁义压死袁绍。

    秦楚早料到这天,此前便断断续续给天子灌输了好些“世家嫡庶长幼”的逸事,旁敲侧击地提一提袁绍,目的也不过是在这明争暗斗之间求个平衡,好歹让二人势均力敌一阵。

    所以,当天下午,德阳殿的消息传进将军府时,她是震惊的。

    “封——袁绍袁本初为车骑将军,袁术袁公路为徐/州刺史。”

    传达圣意的小黄门握着竹简,低头扫了眼伏地的秦楚,短暂停顿了半刻,又尖声尖气地念起来:“伏楚伏异人,知人之明,赏,银帛百箱。”

    秦楚眼皮一跳,慢吞吞地从地上爬起,行了一礼,接过圣旨。

    皇帝不听话啊。

    “看来天子是真的对袁本初惺惺相惜啊。”

    今日照例是夜间议事,少帝送的那三瓜两枣早就被收进了库房,只有郭嘉看中了柄新的鹅毛扇,此时美滋滋地握在手里,好整以暇地说着天子闲话。

    吕布很不客气地翻了个白眼,哼了一声:

    “自封车骑将军,竟也真能给他职位——哈,天下竟然也能有这种事,真要如此,我不如也自封一个好了!”

    他长于武斗而不擅谋划,平日也不太参与议事的,只不过今日事大,连这位都看出天子偏心了,何况其他人。

    荀彧皱眉:“对比之下,天子封袁术作徐/州刺史,要求他九月上任,实为……”

    “明升暗降,”秦楚淡淡接上,“袁术的根基都在京城,少帝却要外派他于徐/州,无疑是在剪他羽翼。他的朋党居然也肯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郭嘉的目光于是短暂地投向了曹操。

    是了,曹操早年与袁绍交好,交友圈也不可避免地与其弟袁术有所重合。事关袁家二子,他应也有自己接触消息的渠道才对。

    曹操接收到众人目光,自然明白原因,沉吟片刻,还是摇摇头:“宫中消息放得突然,袁公路不知所措,操亦未曾听闻此事。”

    他说得也的确合理。如今皇权衰微,世家因此如日中天,以德阳殿那情况,要做到打压袁术,确实也只有“先斩后奏”这套奏效了。

    只是刘辩……实在愚蠢又狡诈。

    他要是真的聪明,就不该这样明目张胆地提拔袁绍而打压袁术,惹得世家警惕;可若说他真的愚蠢,却要在这时候额外以“识人之明”赏赐秦楚,稳稳将黑锅推到了大将军身上。

    所幸这锅甩得不太熟练,真正惹到的也就袁术和他的几个走狗。虱子多了不痒,反正这愁怨是结下了,一百人和一百零五人差别不大。

    “真是救他救早了,”秦楚面无表情地想,“早知如此,不如让他只剩两口气的时候再回归帝位,多少也是个听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