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5章 不与民争利

    英国公府,

    张輗偷马的事像一阵龙卷风传开,很快到李枝露耳中,晓得狩场的位置,可却不知是谁的。

    穿着素色雪白的罗裙,李枝露光洁玉额下的美眸颤了下:“他还拿了什么?”

    “小姐,他还拿了些银两,小人派人查了,是雇佣猎户抓花鹿和狍子。”管家站在侧旁小声嘀咕。

    张辅感慨道:“只怕又是朱瞻墉吩咐的。”

    李枝露臻首微垂,抬头看了眼深思的张辅:“长兄,他今后总是要蒙受义父恩荫的,张輗他,油滑机灵,倒是长兄你,虽然未明示拥持太子,可这次命朱将军北上,汉王也无法不正视长兄了。”

    “修缮北平府皇宫的军士中,有许多我爹的旧部,伤疾缠身,我不能坐视他们妻小饿肚子。”张辅待下属极好,如同张玉,所以冲锋陷阵时,将士才会豁出性命跟在他后方。

    他顿了顿,继续说:“汉王现在也顾不上我,南方关隘卫所来报,此时诸多外朝使臣随着御史进贡,郑和要回京了。”

    郑和,他会率领船队在广州府补给,先派遣使者走驿道到应天,先一步通报皇帝,由皇帝考虑可否派使者迎接,这些需时日筹办。

    这几天,郑和就要抵京了。

    朱瞻墉从狩场回来,发现京城涌入诸多番商,猜到郑和要回来了,丝绸作价要大涨?

    老祈脸色蜡黄,猜到朱瞻墉的用意:“殿下,丝绸价钱没涨……”

    朱瞻墉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個误区。

    丝绸的交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大明采购,第二个阶段是运输到英伦等外邦贩卖,第一阶段运输成本没发生,所以不会涨价。

    涨价的是第二步!

    番商还不断打压丝绸的价格,番商也不傻,越低价收购利润越高,总有些没骨头的商人会卖,丝绸的价钱反而被打下来。

    完了。

    五万两要亏光?

    朱瞻墉本以为。

    郑和回京会导致丝绸价钱大涨,与丝农订立三年契约,未成想……番商个个精明,此刻朱元璋目睹这一幕,知晓前因后果。

    声音显得关切。

    壹:“京城七千多户丝农,若不能拨予银两,此事定然有御史上弹章,闹到老四那儿去。”

    貳叁肆伍陆俱都在各自朝代上线。

    他们虽各有本事。

    但诚然,也在朱瞻墉的身上学到了许多。

    陆还是不明白。

    陆:“当初你为何囤积生丝?”

    朱瞻墉:“诶,是我被误导了,以为番商来天朝采办,丝绸会涨价,可他们以低价收走丝绸,番商回到番国,又以六七倍,甚至十几倍的价钱贩售。”

    这回陆也听懂了。

    更遑论叁伍。

    丝绸嘛,自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这玩意儿价钱就堪比黄金。

    可如今,番商也晓得压价,由于没骨头的商人存在,真的压下来了,朱瞻墉当初以抬高一成的价钱售卖,别说明年和后年的丝银,还会赔一大笔银两。

    叁关切地问:“你想如何筹谋?”

    这回还真把朱瞻墉问住了。

    老朱此刻一言不发,若今后当上皇帝不顺遂的事,岂止一桩,他此刻表情,一脸未动的神色,想看太孙如何处置?

    若士绅都不卖,番商也没办法。

    所以,当务之急……寻找那几个没骨头的丝商。

    朱瞻墉心思急转,命老祈找来消息灵通的商贾,老熟人,正是上次的金盆,正是那个有些像财神爷的富态儒商。

    听完朱瞻墉的打算,陶富贵笑起来:“小东家,你想联合那些丝商稳住价钱?做不到,就是太子来也做不到,因为汉王……也卖了。”

    说到最后,他凑近几下。

    “大金盆?!”

    张輗惊讶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听语气似是与陶富贵是熟人,后者见了他宛若兔子见了鹰一样,僵住了。

    “殿下,你找他作甚,这家伙是個骗子。”

    “国公府又如何,天子脚下,国公也要讲道理!”陶富贵梗着脖子,像是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张輗大叫:“信不信揍你!”

    “打就打,大不了老子再寒窗苦读十年,等我中第,再弹劾英国公!”陶富贵抱着头,趴伏在地上,一副你打吧的模样。

    这家伙竟还有弃商从儒的想法。

    铁骨铮铮陶金盆?

    此刻,朱瞻墉把丝价的事,暂时放到一边,对着张輗道:“你认得他?”

    “这家伙啊,这家伙是个骗子,别看他穿得光鲜亮丽,其实不做买卖,有一回他骗到我头上,被我阿姊识破了。”

    原来,陶金盆落榜后,摆摊,卖笔具,找了十几個百姓排队,称能写出笔势雄健的字,自然吸引了张輗这个纨绔注意,陶金盆让他先拿回家用几天,不要钱,结果张輗没写两字,笔就断了,过意不去,赔给陶金盆十几两银子。

    朱瞻墉听完。

    **,这是個人才啊。

    “哼!在下只说借给你试试,又没说卖给你,那是我的爱笔,考上秀才的!值这个钱,再说……在下一定会高价赎回来的。”声音已经弱不可闻,宛若在街道的尽头。

    陶金盆想在京城立足,但苦于没有机会,那十几两,都用来置办那身华丽衣裳了,身无分文,可他还是乐于助人,他相信,在京城这地界,总有一天会碰见贵人。

    张輗转过头,看向朱瞻墉:“殿下,他真是骗子。”

    “嗯…”

    朱瞻墉未多言,转身回了皇宫。

    …………

    奉天殿,

    藩国的使节和番商,初次向大明朝贡,没有路引,只能跟着郑和船队的御史,一路从广州府北上,此刻已禀报礼部。

    此刻大殿中,除了朱棣,还有六部和东阁大学士,等一众官员。

    “陛下,琉球中山、满加剌、小葛兰、苏门答剌、山南、婆罗、阿鲁的使臣朝贡,礼部安置在鸿胪寺,按时日算,郑和应当快到京城了。”

    礼部尚书郑赐大声说道,由于是第一次进贡,他把名字都一一念出来,好教陛下知晓有哪些藩国进贡。

    朱棣心情复杂,既有高兴,又有惊喜,没想到郑和真能回来,青史头一回啊!天朝派大船巡访各国,宣示天朝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