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9章 “易变大道”为根本,“女娲人书”演修行

    贾钰一个人孤零零的回到了怡红院,身边连个人都没有,回去了大家也都差不多睡下了。袭人此时也不敢靠前,早早回了自己屋里睡下了。

    本想着今天晚上就有福利了呢,晴雯也不会回来了,看来也是白瞎想了,林怼怼好狠的心啊。之前还想着健康的林怼怼是什么样子,很期待的想看看会不会每天怼死几个人呢?结果第一个受伤的就是自己,呜呜呜。

    再一想,大家都是要一起修仙的,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大家的仙路还是要自己来趟出来,还是要多多努力才行。

    《长生诀》只能修炼到筑基期,虽然在凡人中也算是战力不凡,却没了后续,这红楼世界背后仙佛道儒什么都有,还有马道婆这样的诅咒神婆,实力不强哪里有什么安全感?

    如今自己已经达到了筑基期,该找找进一步修行的功法了。

    心念一动,意识中就浮现出一部经书,封面是阴阳八卦太极图正在缓缓旋转,两个大字“易经”散发浓重的威压。

    身为二十一世纪的蓝星人怎么会没有听说过《易经》,贾钰还认真读过,看过不少的视频。

    爱好考古的、爱好中医的、爱好古文化的,林林总总各种人,都会最终走入《易经》当中,再也出不来了。

    因为《易经》是这片土地古典传承的根本源流,无论是《道德经》还是儒家经典,还是《黄帝内经》,终归需要回到易经解读一切。

    《易经》最初叫做《易象》或者《周易》,除了周文王的《周易》还有相传神农时期的《连山易》,黄帝时期的《归藏易》。可惜,连山、归藏都已经残缺不全。

    而后又有《易传》,传说源自孔子。

    《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然而,这一切的源头却是一个谜团,伏羲演先天八卦。年代不可考的伏羲,为何会做出以二进制为核心的这样一个理论呢?可惜伏羲创造先天八卦,却没有一个字传承下来。

    在考古界对《易》这一体系有个直观的评价,它是既定性、又定量的一整套体系,却由于后世儒家以礼法为核心,以定性模糊为纲要,《易》的体系从显学成为隐学,渐渐丧失了发展。

    这些都曾经是贾钰心中的困惑,如今获得了混沌顽石记忆中的完整版《易经》传承,此经书的作者正是伏羲,如此看来《周易》等,只能看作是《易经》的某种片面理解和尝试运用的记录。

    《易经》内容浩如烟海,这部经书的核心是一个从未听过名词“易变大道”。

    世间万物的存在都基于变化,《易经》是一切存在变化规律的总纲,是创世以来一切的根本之道。凡一切有,尽皆服从易变大道。凡种种存在,无论物质、意识、思维、信息、情绪,凡此种种尽皆为有,尽皆以“易变大道”为纲。

    一切的存在都基于变化,没有变化则没有存在。有,无,虚,实,皆为动向,并非静态,凡存在皆为动态变化,不变则不存在。

    存在分有无,有无分虚实,是演四相。

    实有为物质,虚有为能量;实无为空间,虚无为时间。

    四相为一切存在的基石,诞生大千世界种种相。

    是以,任何一存在都由四爻组成。

    将物质、能量、空间的虚实变化作为卦象,将时间的虚实变化作为阴阳鱼置于中间,是为八卦太极图。

    八卦太极图周转不休,在卦象之间仍有无穷卦象,是为先天演化后天万物的八卦太极图。

    总纲之后,《易经》以八卦太极图为中心,详解一切存在和变化规律,经文内容浩如烟海。

    贾钰接受了这海量的传承之后,不由得感叹,不愧是揭示一切本质的《易经》,学习起来就像本能一样的容易掌握。

    接受完传承之后,《易经》不是功法,但修习《易经》后,“易变大道”就如统帅一般,驾驭着《黄帝内经》、《长生诀》,修行速度骤然增强。

    不过,还是没有解决后续修行功法的问题。

    心念一动,意识中浮现出又一本经书《人书》。

    女娲造人的故事,无人不知。然而,女娲究竟如何造人,只剩下玄之又玄的神话传说。《人书》为女娲所作,详细记载了女娲如何造人的过程与各种设计方案,以及最后的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