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9章 新北京8

    事实也正如咸丰所想的一样。买到了机器的直隶商在第二天里就开始纷纷寻找地皮兴建厂房,而江浙财团之中也有一些有眼光的商人选择在直隶建厂。与北京直隶没有受到战火威胁的安宁相比,江浙地区的人开始有人迁往他地。来京参加拍卖的商人之中就有借此来京避战的意思。这些人之中认为发生在江南的那场战争很可能会波及到江浙带,纷纷将产业迁往北京,新建的厂房也建在北京,免得被战火波及,一场努力白费。红红火火的大清局部工商业发展在一家家新式的工业厂房的竖立中开始了。

    如雨后春笋般的兴建起来的新式工厂大大缓解了农民与地方阶层之间的矛盾。老实本分的农民们第一次从辛苦藉种的田地里走出来,走进了工厂里。新建立起来的工厂也给咸丰带了一些小小的烦恼。如此之多的工厂建立了,却找不到熟练的技术工人。于是那些在欧洲工作不如意而来到中国寻求发展的德国工人成了各个厂子里的午饽饽,成了各厂的技术骨干。

    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被培育成熟悉新式机器的技术工人。马可夫那里也行到了好消息。许多没有拍得机器的商人纷纷寻到来中国发展的德国商人,向他们投下了定单。雪片般纷飞的定单让第一次来中国经商的德国商人大惊喜了一把。而因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为国内创造了丰厚利益的马可夫先生被威廉皇帝授予了子爵的封号。一连串的改变,正在让中国从单纯的农业大国转向工农商的多元化经济经迈进。

    时间进入了十二,北京迎来第一场雪。纷飞的大雪让得到希望的农民们看到了来年的丰收,也让刚刚走进工厂转形成为工人的农民们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1852年的冬天,对于整个直肃及周边地区迎来晚清以来的少有的欣欣向荣的景像。生活渐渐好过来的中国老百姓在繁忙的劳作之余,第一次欣喜地期盼着新年的到来。虽然暂时还看不出北京城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但是有些人知道今年的北京城确实开始焕然一新。

    十二月初,咸丰皇帝亲自出席了大清讲武堂的开学典礼。大清讲武堂经过咸丰三个多月的准备终于赶在新年到来之前成立了。整个讲武堂由来自德国的优秀军官组成。这些德国官经过三个月的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了汉语。讲武堂的第一批学员是从已经成形的武卫军第一师中的优秀军官与士兵。而学堂的校长,咸丰同志坚决地自己担当了。

    在腊月初八的鞭炮声中,大清第一所全军事院校,未来中国新式陆军指挥官的摇篮成立了。讲武堂的成立像征着大清军事形式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讲武堂毕业的学员将被安排进武卫军一二三师担任中下级指挥官,成为未来中国军队的骨干存在。

    十二月初继新式的黄包车与新式马车这些交通工具之后,北京的大街小巷里又出现一种新奇的自动行走的车子——自行车。自行车的出现为刚刚开放的中国外贸创造了第一笔出口贸易额。由咸丰刨制出来的这种轻便,简单的自行车与西方早已出现的那个前轮巨大,后轮细小,笨重异常的自行车相比,中国的自行车无疑更适合人们的需要。一个来中国投资的德国商人第一时间与大清军械局分局大清民生造制局签定了一份合同,向中国进口这种轻便的自行车。

    外界发生的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每件都让咸丰感到欣喜每一件都超出了咸丰的意料之外。不过这些意料之外的好处,咸丰希望越多越好。

    大雪过后,必有晴天。虽冷北方冬日里的寒风让后世出生在南方的咸丰很不适应但是,在这个雪后晴天里,咸丰还是带着小慈安在北风萧萧之中游玩着紫禁城。不同的是,这次咸丰不再用走的了。由民生机械制造局打造出来的第一辆自行车被送到了咸丰的手里。

    咸丰迫不及待地拉着小慈安坐上了这种在慈安眼里不可能能走动的车子上,飞快地在紫禁城里各个宫殿之间驰着,欢快与惊喜交加的笑声传遍了整个紫禁城。而在他们之后是一大群宫女太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四哥哥!”慈安坐上后坐上,双手紧紧地抱着自己的丈夫,幸福而甜蜜地笑着,“臣妾还想听你上次为臣妾唱的歌。”

    “好,朕再为我的小慈安唱歌!”不一会,带着略略悠伤的歌曲就和着慈安甜蜜的笑声传开去了。

    新年,咸丰与各地的百姓一样盼望着她的到来!

    与北京的新新气象不同,江南战事依旧不断。自太平军攻克武昌,率军五十万,战船近万艘顺长江而下,由于长江中下游各地方官府由于不知道太平军下一步将要攻打哪里,纷纷只据守要地,不敢轻出与太平军作战。而唯一敢尾随太平军之后的两湖总督向荣由于不能及时调拨到足够的船只,只得遣一部人马率不多的几支战船尾随在太平军之后以观其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