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九十七章 澎湖湾海战(一)

    当这一切做好之后,已经过去了四天时间了,岛上准备出发的人集中到了码头上,黄帝历四三二六年元月初十,经过几天的准备工作,甘棠率领着由阿巴斯、埃及、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罗马帝国护商水兵和商船水手组成的多国联合舰队出海作战。

    甘棠登上了一艘一千石福船改建成的楼船。

    一千石的福船,不要说在海中,就是在长江里,也不是大型船只。

    但是这种船的尖底造型与龙骨结构、水密隔舱结构、多重船底板、用于操纵尾舵升降的绞车等,都代表了这个时代大夏最先进的海船技术。

    这种船不仅更安全,不易颠覆,能承受大风浪,即使漏水也不影响航行,更重要的是,这艘船的速度更快。

    这种两千石的战舰虽然不是最大的,但是速度最快,而且吃水不深。不论是在巢湖,鄱阳湖,洞庭湖都能畅行无阻,所以这种船也成为了各水师将领在内河指挥的座船。

    为了保密,所以他这次出兵并没有兴师动众。

    在茫茫大海上,如果遭遇,主要的是看船只的大小,范遂劫走的长江水师最大的战船,排水量达到四千石的大型楼船,但甘棠并不担心,有炮火这个热-兵器的加持,甘棠相信综合作战能力并不比对方差。

    如今燕夏双方海军战船用的是硬帆,而甘棠说率领的各国战船用的是软帆,速度更快。

    以前大夏水师也尝试过把战船由硬帆改成软帆,但软帆操纵起来更为复杂,而现阶段操纵战船的水兵基本都是文盲,靠长期行船经验来驾驶船只作战,根本无法组织大行舰队。

    大夏海军的实力冠绝全世界,西方各国能组织一场三十艘战船作战就很了不起了,哪能像大夏这样每次出战都有成百上千艘一起行动。即使是这样大夏在发挥战争潜力方面,也不过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所有人登上了各自的船,格蕾丝也一身男装跟着甘棠登上了指挥舰,站到了甘棠身边,长发用一块华丽的苏州锦丝扎了起来,但这些丝毫不影响她的美感,随着船帆的升起,一百艘战船船徐徐驶出了码头。

    站在船头的甘棠同样心情激动,他真正随队出海作战这还是第一次,只是不知道他这次赌博的结果到底会怎么样,但对于这个他并不十分担心,虽然他们人少,但有了这些弩炮之后,再加上火器完全可以弥补他们人数上的劣势,唯一的问题就是要顺利找到范遂的船队,这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

    到了海上,甘棠这首大型福船,比起西方他们那些船要慢上许多,为了保持队形,哪些船根本就不用满帆。

    船头犁开浪花,飞鱼在海面上不时的飞跃而过,让从来没有到海上的甘棠心情异常舒畅,他突然感到自己喜欢海的味道,只有闻到海的味道,他才觉得心旷神怡,何况身后现在还站了一个大美女,在时刻的关心着他呢。

    这时候一直跟在随从之中的熊孩子余科,蹦蹦跳跳来到甘棠身边,献宝似的拉着甘棠看他为甘棠新造的武器。

    甘棠从两年前开始发现工匠大班余茂的这个小孙子在发明创造上很有天赋,就一直带在身边,经常给与后世科学方面的指导,余科往往能举一反三,像这样发展下去,也许这个还只有十二三岁的熊孩子,在发明上能超过后世的爱迪生也说不定。

    甘棠来到一个类似后世鱼枪的装置前,难以置信的看着这个新发明,甘棠这下可高兴坏了,后世西方的鱼枪是靠强力弹簧提供发射动能,而这根鱼枪外形和后世的鱼枪基本相同,只是把弹簧换成了鲸鱼的筋。

    在水里面射程可以达到十步以上,在空气中鱼箭至少可以飞出去七十步以上,还能穿透船体,拿来射人跟玩儿一样。

    根据出海作战船只的规模,确定了行军线路,作战计划,确定新型的传令旗语,甚至包括了遭遇海风后,大雾后,各船的应急措施。

    甘棠意气风发地坐在了主将的位置上,随即发布了第一条军令,就是确定整只船队的指挥系统。

    当甘棠的指挥船座船升起了军令旗之后,所有的船只陆续升起了各国国旗,简直五花八门,像后世海军联合演习一样。

    每一艘不同的船升旗的左右不同,高低位置不同,而这些决定了他们在行军过程中的位置。任何经过训练的船员,能轻易地分辨出每一艘船应该航行的位置。

    虽然通讯方式有些落后,但是当简洁明了的旗语传令系统统一起来之后,看似杂乱无章的船队,其实有着一种稳定的规律。

    传达了第一条命令,甘棠就坐在指挥舱里,将大权移交给了李玉派来的副将张贵和洛佩斯。

    随着张贵的一道道命令通过旗语传达了下去,在这里云集的一百艘战舰开始有条不紊地出发。

    广阔的大海上,战舰按照大小规制的不同,用途的不同,列队前行。或者两船并列,或者三船并列。

    来往行驶的商船,看到这样规模的行军,都纷纷规避,让出了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