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七章飞鸽传情报独立旅浴血染战…

    益北朱良村日军炮楼。熊谷曹长和杨勾鼻子早就把他们的日伪军队伍集结了起来,大约有二百多人。其中日军十几个,其余的全都是伪军。常勇亮被徐大明枪杀之后,他的农协会队员便都纳入了杨勾鼻子的伪军。如今的杨景山已经今非昔比,实力大增。

    写到这里我不禁纳闷:抗战时期,驻扎在益都县城里的鬼子全部加起来也就二百人,而伪军队伍却一度达到了六千人之众,堪比一个加强旅。换言之,所谓的抗日战争,实际上是中国人在打中国人。怎么会有这么多中国人甘愿为日寇效命呢?贫穷与饥荒的年代考验的就是人性。抗战者为了信仰而活着,而这些伪军却都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就得吃饭,而且一家人都得吃饭。对于这些没有信仰的人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粮食还珍贵的了。

    前些日子,山本和常勇亮参加了黄仁堂孙子的百岁宴并因此送了性命,熊谷曹长和杨勾鼻子却没去,这就是这二位的刁钻之处。熊谷深知,他们鼓吹的“东亚共荣”,中国人其实并不买账。外面处处充斥着危险,想要活得长久一些,还是少跟那帮中国人打交道为妙。

    刚过子时,蹯井就把队伍拉到了朱良村据点。两支队伍汇合,已经超过了两千人之众。蹯井开始安排任务,命熊谷带领着日伪军先去央上村的清河地委探路。熊谷又把这个任务分派给了杨景山。杨勾鼻子深知这是个做炮灰的任务,纵使百般不情愿也不得不执行,率领着他的伪军向着央上村而去。蹯井率领着大部队随后跟上。

    蹯井的队伍在柳集村的裙带河畔停了下来,他和杨景山约定好了,在此处等消息。一个时辰后,杨景山来到了裙带河畔,盯着蹯井说道:“太君,清河地委里不见一个人影。”其实这个家伙根本就没敢进地委大院,领着他的伪军围着地委大院的外围转了一圈儿就回来了。蹯井沉思片刻说道,他们肯定获知情报了,撑开口袋准备诱我深入呢!还真是让这个蹯井猜中了,清河地委大院真的是空无一人。清河地委早就获得了情报——鬼子今夜要围剿地委大院。

    这就奇怪了。邢掌柜获知情报之后,第一时间安排药房伙计小董到清河地委送信,结果被神秘人暗杀在了县城里的万年桥上,也就是说小董并没有把情报送到清河地委。那么又是谁送的情报呢?其实传信的是一只鸽子,而送信者是一个叫“益北红”的人,鸽子直接飞到了唐益北寝室外面挂着的一个木箱上。唐益北这次回到清河地委,不知道何时养了几只鸽子。利用鸽子传递情报的事儿,他没有跟任何人说起,连景晓村和杨国夫都不知道。这是他母亲教导他的,作为一个合格的地下情报人员,必须守口如瓶。

    唐益北把这条情报汇报给了杨国夫。杨国夫即刻命人打探消息,打探消息的士兵说,敌人都聚集在了朱良村据点,大约有两千人。杨国夫陷入了沉思,他这支独立旅只是个编制,实际上可参战的人员不过五百人,加上新加入的逢卫军,也不到一千人。队伍人员上的差距显而易见,绝对不能硬碰硬,他决定把独立旅埋伏在大院外围,留下一座空院等着敌军钻口袋。兵工厂的马功臣也领着二十几个战士来了地委大院,要求参加战斗。杨国夫不同意,说你们可都是兵工厂的技术人员,咱们队伍上的宝贝,谁都不许去。马功臣坚持要参加。杨国夫考虑了一下说道,这样吧!吕世军和从青岛丰田兵工厂来的技术人员留下,其余的人都参加战斗。

    杨国夫的诱敌深入的作战计划早就被蹯井识破了。蹯井正在思考如何应对,杨勾鼻子献殷勤地说道,太君,我有一条“引蛇出洞”之计。他抬手一指东边的柳集村说道,咱们可以包围这个村子,整出点儿动静出来,届时,清河独立旅肯定会赶来救援,咱们把队伍埋伏在村子外围,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蹯井朝着杨景山挑了挑大拇指,呦西!你滴!大大滴聪明,引蛇出洞,好。蹯井开始布置作战任务,命熊谷曹长和杨勾鼻子开进柳集村“整动静”,其余的人全部埋伏在村外准备打伏击。

    此时天色已经大亮。一轮血红的日头跳出了柳集村东方的地平线,撒下万道辉芒。今天是腊月二十一,黄历上说是黄道吉日。今天柳集村成亲办喜事的主户很多,多达十几家。有几顶花轿已经抬进了村里,有几家办喜事儿的主户已经开始烧锅做菜,农家院落里氤氲着袅袅的水汽,整个村庄都弥漫着这种诱人的菜香。在那个饥不裹腹的年月里,这种菜香似乎充满无限的诱惑力,足以引诱起赖在被窝里睡懒觉的男女老少,都向着办喜事的主户家里奔跑。其实这也是柳集村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一种传承:一家有事全村帮衬。

    全村人都潮润在这种喜庆欢乐的氛围之中,全然不知危险已经悄悄临近。熊谷指挥着日伪军从村西开始杀人放火,无论房顶柴垛一律点燃,不论路人牲畜一律攮死。他顺着村中街走了一遭,整条街道已经成了人间炼狱。街道上遍布着人的尸体,街道两侧燃烧着熊熊大火。村民们这才意识到了危险来临,大呼小叫着竞相逃命。有的人刚刚跑进家里,就被鬼子一脚躲开了院门,既而枪挑刀刺,满门皆杀,不留活口,再放一把大火,这户人家也就被这伙恶魔清理了门户。

    熊谷怎么会放过黄仁堂呢?前些日子山本和常勇亮就死在了他家里。熊谷知道黄保长的家在村子北首,领着一帮日伪军向着村北走去。到了黄府门口,一脚跺开院门,端着枪刺冲了进去。院子里空空荡荡并无一人。一个伪军趴在窗户上听了听屋里的动静,向着熊谷汇报,太君,都在屋里呢!熊谷一摆手:“把门锁上,放火——两个伪军走到屋门口,把挂在门鼻上的铜锁一摁,跟上来的几个鬼子便把手中的火把扔上了房顶。少许,屋里传来嚎啕大哭之声,还夹杂着婴儿的啼哭声。门板咣当咣当响个不停,可是任堂屋里的人怎么晃动门板,也晃不掉门鼻上挂着的那把大锁。就这样,黄保长一家男女老幼三十余口,与他家的房宅一并化成了灰烬。

    驻扎在柳府大院的抗日救亡团听到动静,第一时间把鬼子进村的消息汇报给了肖红灯。肖红灯即刻组织队伍准备冲出柳府。可是来不及了,柳府外围已经被伪军重重包围。肖红灯只得命令大家在院墙四周架上长枪,与伪军决一死战。有两个伪军冲到院门口跺门,被铜皮一枪一个打死。院墙里的救亡团与外面的伪军便交上了火。肖红灯琢磨着,外围的敌人越聚越多,这里显然成了一座孤院,此处绝非久留之地,必须得冲出去才有一线生路。想到这里,她便将抱在怀里的肖法寇,用一根布绳捆扎在了后背,从腰里抽出了两把短枪。铜皮跳下墙头跑到她近前说道,少奶奶,我掩护你冲出去。握着短枪快速向着门楼口走去,肖红灯随后紧紧跟上。

    铜皮刚刚走到门楼口,忽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既而密匝的枪声减弱了下来,还夹杂着乱糟糟的嘶喊声:“八路军来了——”铜皮马上意识到:援军来了。这可是个冲出院门的大好时机。俗话说机不再失失不再来,他毫不犹豫地拉开院门,举起双枪朝着背对着他们的伪军开枪,接连打死了两个,外面的伪军两面受击便乱了阵势,边打边向着旁侧退去。对面冲过来的那帮人正是六支队的战士。为首的是赵志博和柳长军那帮人。柳长军身披一条麻袋,带领着战士边冲边打,须臾间已经冲到柳府院门口。院子里的救亡团也冲了出来,众人把背着婴儿的肖红灯围在中间,掩护着她顺着一条弄巷向北而去。

    肖红灯一帮人刚刚钻进弄巷,就被从北边杀人放火回来的熊谷和杨景山堵在了巷子里。埋伏在村庄外围的蹯井听到村里枪声大作,知道熊谷和不明来历的人交上了火,命令赵若谦即刻带领四百伪军赶来增援。两帮伪军合兵一处,共计六百多人。而六支队和柳府大院里的救亡团加起来也就一百人,兵力上有着明显的差距。熊谷很快就稳住了局势,六支队和救亡团被堵在柳条长巷里,陷入了被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