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章 越王楼前

    日上三竿,阳光晖洒在涪江之上,泛起鱼鳞似的微波,几只小船悠悠而行。江岸龟山之上,越王楼高耸入云,殿阁亭廊浑然一体,绿瓦红脊在流光溢彩之下更显雄壮威武,不愧为大唐第一名楼,十足的霸气。

    此时越王楼前,一青衣少年与一彪形大汉左闪右腾、刀剑相击,顿时铛铛作响,那大汉舞刀生风、少年闪避有序,四十余招不分胜负。忽然,彪形大汉双手握刀、高高跃起,刀自少年左肩直劈而下,未见刀锋完全下坠,便又调转刀锋横劈而去。眼见刀锋将至,少年侧身轻巧闪避,立剑身前、以剑格挡。不料这一刀势大力沉,少年手中之剑咣当落地,不得不脚下发力,向后飞跃几许。彪形大汉正欲提刀进击,忽听锣声骤响,旁的一人高声呼“停”。

    “今日以武会友,双方点到即止”。只见一细眉粉面者阔步到两人中间,随即又扭头看向首席,待首席者点头,便高声向众人宣布:“获胜者,青牛派,胡不字。”

    话音刚落,人群中一顿欢呼。这时首席男子对左侧髯虬中年道人笑道:“白掌门,首场比武青牛派略站上风啊!”

    这髯虬中年大耳方脸、肩宽体厚、身材魁梧,听首席男子这么一说,顿时面露些许得意,笑而答道:“殿下,我两家功夫同属一宗、同出一源,得乔掌门高足承让,今日比试侥幸取胜。”说罢起身向白须道人致意。

    白须道人起手还礼,微微笑道:“我点易派技不如人,殿下见笑。”

    在这楼前练武场上进行的正是“剑南英雄会”。

    只见越王楼前各派掌门东西两侧就坐,身后各树一面帮派大旗,后列一二十位本门弟子。正对练武场供着御赐仪刀,首席中坐者四十岁许,头戴黑纱幞头、身着紫色锦袍、腰缠鸭黄玉带,身形略微有些发福,白面如玉、圆脸阔耳,留着一撮山羊胡子,显得一身贵气。此人便是太宗皇帝第八子李贞,因文武兼备、富有吏干,贞观年间敕封为越王,与皇十子纪王李慎一道被百姓尊称为“纪越”。

    彼时高宗即位,越王李贞改任绵州刺史,奉命镇守大西南。显庆年间,李贞为加强防御、招揽贤才而修建越王楼,亲自督工、历时三载而成。今日落成典礼,李贞为彰显大唐天威筹办五天的“剑南英雄会”,以争夺钦赐仪刀为名,亲邀西南武林人士比武切磋,各大门派掌门到场观阵。

    今日首战便是点易派与青牛派对决。说起两派,均是道家功法,而点易派更重练气、青牛派更重练力。这场首秀多少带有表演性质,李贞把他们两家放在头里,目的就是想来个抛砖引玉。

    “殿下,比武是否继续进行?”旁边拱手而立的越王府总管于守忠请示李贞后,旋即宣布:“第二场比试,白虎堂孟坤对阵金沙帮赵子豪。”话音刚落,但见东西两边跃身上台两名持剑武人,向李贞拱手施礼。一通助威锣鼓之后、场上再次短兵相接。

    李贞心里并不是很在意比武输赢,他就是想通过举办一场武林大会,把治下所在的武林人士摸个底,探探将来有多少可用之士。这次正好借了越王楼落成这个名头,广发英雄帖。

    坐在他两侧的各派掌门人可不这么想。如今上承贞观之治、又逢永徽兴业,天下太平、武林势减,都想借这个机会夺得御赐仪刀,在朝廷面前露脸、在同道之中立威,其中也有不少想打出点名堂,借势在越王府中谋个一官半职。还有不少平民百姓,观战起哄,图个热闹。越王楼前可谓时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台上几起几落、台下惊呼连连。

    “殿下,少林寺有高僧到。”侍从轻声耳语道。

    “谁人前来?”李贞问道。

    “来人自称道广和尚,说是有要事向殿下禀报,正在偏厅用茶等候。”

    “原来是恩师到来。”李贞闻言心喜,忽地站起身来,带随从转身向越王楼里走去。各派掌门面面相觑,交头接耳一番,弄清原委后只得继续端坐静看,一下子少了些许争强好胜的心气。

    当年,少林寺十三棍僧夜袭郑兵大营,生擒王仁则,助太宗拿下久攻不克的驩州城,受到朝廷大加封赏。李贞自幼好武,便以八皇子身份师从少林十三棍僧学习拳脚功夫,年少时学有所成,一般武林人士他并不放在眼里。

    李贞迈着大步,沿着门廊三拐两转,刚进入偏厅,但见一黄袍老僧带着一小沙弥立于厅中。这老僧白眉白须、慈眉善目、面色红润,年纪约莫七十有余,但气场不输壮年,他便是当年十三棍僧中最小的一位,也是李贞的授业恩师之一。

    李贞快步上前,拱手高声说道:“恩师法驾远道而来,失迎、失迎。”虽说李贞自负高傲,却也尊师重道。

    老僧转过身来,起手行礼。“阿弥陀佛。殿下,十五年未见别来无恙?”

    “无恙、无恙。至少林寺一别,我对恩师甚是想念。前些时日越王楼落成,便想邀各位恩师前来观礼。不知几位恩师可好?”李贞关切问道。

    “承蒙殿下厚爱。众师兄感念殿下,特派老衲前来道贺,送上贺礼。众师兄已是垂垂老矣,蜀道艰难、不能长途跋涉,还望殿下见谅。”道广和尚起手答道。

    “哎!”李贞心里难免有些失落,长声叹道。忽而又话锋一转,“恩师,请随我去往楼前观战,指点一二。”说完便要拉着道广向练武场走去。

    “不急,不急。老衲前来还有要事相告。”说着便示意屏退左右,让随行的小沙弥把一个书箱呈上。

    “殿下,一月之前,老衲来剑南道的路上,路遇天竺僧人那罗陀,分别时赠与老衲一套佛经,这三十本佛经封面虽是汉字,但内容全为梵文所写,而且每本书上均印有‘法主藏宝’四个字。”

    “‘法主宝藏’?这‘法主’是瓦岗首领李密的别字。据说当年瓦岗军首领翟让听取李密建议,以训练精锐为名,诱使各路英雄献出绝技,形成一百三十六本武功秘籍,号称“百部归元”,得者即得天下武功之精要。李密被杀后,这‘百部归元’就下落不明,也有传言说,这‘百部归元’的下落就在李密收藏的一套佛经之内。恩师怀疑这箱经书与‘百部归元’有关?”李贞问道。